
主管南下鼓舞 同仁無後顧之憂
臺東關山慈院以及花蓮玉里慈院,為了守護花東民眾的健康,醫院雖小,過年期間,每天還是有二、三十位醫護藥檢同仁不休假、堅守崗位,三班輪制。而為了感恩他們的付出,靜思精舍師父以及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、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特地南下,送上紅包與祝福。
然而要從花蓮到臺東,可不是那麼簡單,一大早天未亮,精舍師父與執行長、院長響應節能減碳,搭乘火車,風塵僕僕,只為表達家人般的支持。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說:「非常感恩這些留守的員工,也希望他們在新春的時節,付出能夠得到內心滿滿的歡喜。」
除了感恩留守同仁,精舍師父與院長,也親自走到病床邊,送上關懷,傳達全球慈濟人的祝福。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說:「我們去就代表我們六院所有的同仁,都是支持站在他們的後面做他們的後盾,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,可以勇猛向前。」

根據玉里慈濟醫院往年統計,每到春節假期,急診人數約平日的三倍。
鎮守花蓮南部的玉里慈濟醫院,在長達九天春節假期中,除提供二十四小時內、外科、急診外,並維持一般門診服務,讓慢性病患者,不用因為過年拿不到藥而煩惱,張玉麟院長說:「尤其是內科的門診,一些慢性疾病的病患,大家不用擔心說,過年期間沒辦法拿報用藥的處方。」
玉里慈院將在大年初四恢復正常門診,持續守護鄉親健康,而年假已經過了一半,張院長也提醒大家,在收假前夕,容易因疲勞駕駛而發生意外,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,提醒大家開車前應保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開車

為了向犧牲與家人相聚的假期,堅守崗位,為民眾服務的同仁說感恩,大林慈院院長簡守信除夕一大早就到醫院各單位,一方面關心人力配置是否足夠,同時分送紅包,致上最真摯地祝福。
收到簡院長飽含祝福的紅包,急診室醫師黃俊卿充滿感恩地說:「過年的話,大家都有想要跟家人團聚的心情,不過剛剛院長有過來給大家鼓勵,感覺滿溫馨的。」
年假期間,急診室不打烊外,像是開刀房以及加護病房,醫院裡的每個單位,都有同仁堅守崗位,因此簡守信院長親自走到每個單位,向大家說感恩,「尤其在冬天,在寒流來的時候,更是有許多重症病人,所以他們在堅守崗位同時,我們表達關心,這是一定要這樣做。」
醫療團隊守護民眾健康,而醫院的整潔與病患的安全,則是由清潔人員與保全共同守護,因此簡守信院長也特地送上紅包,祝福大家有新的一年,這個溫馨的舉動,讓保全人員侯治徽備感窩心:「本來想說快過年了,大家都在放假,我還要來工作,現在收到紅包覺得滿窩心,從今年要更努力為院區,為更多人付出,然後我要去巡邏了,拜拜,新年快樂,龍年行大運。」
換上志工背心 院長與同仁齊努力

中國人的習俗是過年的時候不要去醫院,但是除夕的在臺北慈院病房、加護病房和急診,還有四百多位的病人,趙有誠院長則親自送病人平安吊飾、發紅包給工作人員,同時與志工圍爐,讓臺北慈院的除夕,充滿了溫馨和感恩。
趙院長恭敬地用雙手送上平安吊飾,希望這個外表是蘋果,裡面還寫了一個「安」字的吊飾,可以帶給大家平安,一位在心蓮病房陪伴家屬的吳先生,接到院長送的吊飾後感動地說:「在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平安的祝福,很感謝。」還有一位在婦產科病房陪媽媽的王小弟弟,非常喜歡院長送的吊飾,還開心地說:「新年快樂,院長發財!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送完紅包和平安吊飾,趙院長馬上脫掉醫師白袍換上志工背心,到急診室擔任志工。不論是推床送病人去做檢察,還是為患者送藥單領藥,都是搶第一個,他說:「平常業務繁忙,志工的角色做得很少,很對不起這一件志工背心,醫謢人員這麼忙,所以要和大家在一起,學習做志工,也同時了解醫護人員和志工的配合情形。」
龍寶寶搶報到 新院區新感受
臺中慈院急診室從除夕到初三中午,就有近七百五十人掛病號,以呼吸、腸胃方面的問題為大宗,急診醫護與行政同仁忙得不可開交,連接電話、拿紅包都快沒有時間,真的十分幸福,加護病房病床全開,同仁們都絲毫不敢懈怠。

龍年的到來,也有一些好消息。婦產科李悅源、陳智賢醫師連手在大年初二接生四位龍寶,李悅源醫師說,剖腹產的兩位婦人屬於高危險妊娠中的邊緣性前置胎盤,發生機率不到一成,同一天生產更是不常見,採取剖腹生產方式是為減少生產過程中大量出血風險,一切平安健康,大家都很高興。
今(2012)年是臺中慈院遷入新院區後的第一個農曆新年,依往例,院長室長官從初夕到初三都有到院發紅包。讓上班的同仁與住院的病患大德也分享年節的感受,只是院區大了五倍,感覺也大不同。在人資室組長饒慧萍、總務室副主任楊怡玲與夜班護理長潘美伶協助下,陳子勇院長一一從病房、門診、洗腎室、加護病房、藥局到急診,也沒漏掉營養組甚至書軒、中控室等各單位,邊發紅包不忘注意患者的狀況,三不五時還要問一下枕頭夠不夠?順便挪一下病患臥床的姿勢。
從除夕到年初二,全臺六家慈濟醫院急診共服務患者四千一百五十四人、門診一千八百八十五人、開刀六十九人,所有醫護藥檢同仁雖然捨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刻,但能提供民眾最完善的醫療服務,卻也是每一位醫護同仁最真切地自我期許。
(文:人文真善美志工綜合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