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經典》雜誌與慈濟教師聯誼會合作編撰《無毒有我.有我無毒》套書,書中除了廣邀專業人士執筆,呈現毒品的歷史、藥理作用與反毒教育的成果外,透過十五則真人真事,從更生人、家屬、犯罪者及輔導者的不同角度,作深入淺出的專題報導。
反毒宣導 從教育著手
根據調查局統計推估,臺灣吸毒人口高達五、六十萬人,意謂著臺灣有數十萬家庭、數百萬人遭受毒品的牽連。面對傳統反毒政策成效不彰,各國都已體認到毒品氾濫,除了反應犯罪的問題外,更須從醫學和教育的角度著手根治。
《無毒有我.有我無毒》新書記者發表會於2月9日舉行,會中同時宣布,從今(2011)年起,慈濟大學和法務部、教育部分別合作「反毒教育宣導人才培訓」及「拒毒萌芽反毒宣導服務計畫」的反毒教育宣導計畫,經由反毒青年和反毒志工的養成,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進入社區及校園,盼深入反毒教化,營造無毒的生活家園。
向下推動 產官學合作
「錫箔紙揉成一團還能變回原狀嗎?」在反毒教育活動中,老師借引錫箔紙解釋吸毒對大腦的傷害。在一次臺大醫學院教授蕭水銀蒞臨慈濟大學演講,從茶的裨益,話鋒一轉談到毒的戕害;之後在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的推手下,「無毒有我」反毒宣導教育活動在全臺各地如火如荼地推展。
為了讓下一代遠離毒品,並且能夠拒絕誘惑,培養慈大生成為種子教師,結合大學服務學習課程,已經走完花蓮縣各國中小學,也到其他縣市慈濟認養的中小學推廣,未來希望各大學能夠複製慈大模式到各地中小學推廣。王本榮表示,「吸毒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,吸毒的父母還會影響到下一代的發展,毒品是非常危險的東西,下一代不可以輕易嘗試。」
自2009年慈濟大學與慈濟教師聯誼會,在全臺合作辦理「無毒有我」反毒活動,從師資的培訓、教材研習活動,到真人實事改編的反毒影片播映,其中法務部、教育部和企業界等各界單位陸續熱情投入支持,加碼反毒活動的場次,目前總計超過兩千餘場、參與人數達四十萬人的參與,成為臺灣史無前例最廣泛的產官學界合作活動。
(文:葛傳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2/02/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