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訪貧關懷 學習弱勢者的生命力
社工系的師生自2月10日至17日,到慈濟印尼分會進行交流,行程包括認識慈濟印尼分會,參與當地關懷活動,到習經院與大學生交流,擔任醫院志工等。
跟著印尼慈濟人,來自臺灣的慈大學生走進北雅加達的巴德曼干貧民窟,住在巴德曼干區的David,因車禍癱瘓,十九年來都是六十多歲的老父親,無怨無悔地在旁照顧。躺在床上的David,骨瘦如柴,同學們握住David的手,都不敢太大力。看到David不放棄生命,以及老父親的堅持,慈大學生楊瑋欣說:「不要一遇到挫折,就會急著想要放棄。」也有人想到自己的父母,回去後要好好感謝父母的恩情。
在另一個照顧戶家裡,一家六口住一起,空間小到連站都有困難,但他們沒有埋怨,而是更認真生活。慈濟將要為這一家人重建房屋,屋主雖然只能站在門外歡迎學生的到訪,卻滿心歡喜。親身感受病苦貧窮的人如何不被命運打敗,這趟關懷之旅,也是這群大學生難忘的生命之旅。
蘇佩雯同學說:「每個家庭都有著不同的背景,但家庭永遠不變的就是那一分愛。」同學也瞭解到慈濟助人所需,希望這樣的大愛,能持續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運轉。
語言不通 舉手投足體證大愛無界
從臺灣到印尼,語言溝通或許有些困難,但是關懷的行動不需要任何一句語言,同學蹲下身、彎下腰,跟著慈濟志工一起進行服務關懷,慈濟人文在舉手投足間真正體現大愛無國界。
慈濟大學社工系學生在印尼的國際志工活動,最後一天行程參訪了姊妹校「印尼大學」的社會福利科,對於當地的社工學術以及文化再多一些認識。
七天來豐富的心靈成長,讓圓緣時刻人人感動淚流,印尼慈濟志工都相信,這群孩子已經在這裡啟發出更多智慧。不論是印尼慈青或慈大學生,滿心感動卻說不出口,只見眼淚直流,相信這一趟是成長之旅,智慧裝滿行囊。
(文:慈濟基金會教發處報導 2012/02/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