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慈誠懿德會」是慈濟教育志業獨有的特色,加入輔導爸爸媽媽的三軌輔導制度,深獲教育部以及學生與家長的肯定。
駐點花蓮 隨時補位
每年開學之初,慈濟大學都會舉辦新生生活營,讓初次離家的學生與所屬的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相見歡,讓家長與學生都能安心。而今年(2012年)除了慈誠懿德爸媽之外,人文處更用心規劃增設「甜蜜家庭」制度。
人文處林曉君主任表示,與慈懿會幾次互動後發現,慈懿會的爸爸媽媽較少花蓮本地志工的投入,當孩子急需協助或陪伴時,慈懿爸媽又無法及時趕到,因而有了「甜蜜家庭」的構想。

「甜蜜家庭」的成員包括慈濟基金會宗教處、文發處、教發處的同仁,以及慈濟大學、慈濟技術學院、慈濟中學、慈濟小學的師長。藉由「甜蜜家庭」的規劃,期許善用同仁的專長、資源,讓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、人生規劃有不一樣的典範,平時可以讓學生們更有家的感覺。
曾經被照顧 現在來回饋
對於懿德媽媽一直有一分憧憬,慈濟中學圖書館主任廖逸貞、慈濟濟術學院醫務管理學系主任蔡宗宏夫妻倆,擔心校務繁忙無法配合慈誠懿德會的活動,所以一直不敢報名。

「我來帶學士後中醫系比較合適,年紀相仿啊!」范德鑫教授和夫人張瑞美是學士後中醫系的「甜蜜家庭」家長。范教授非常認同「甜蜜家庭」的成立,優點是師長比較了解學校的規矩、人文、學習流程,可以隨時提醒學生要考試了,該修的課修完了嗎?更知道怎麼把學生教好。
多一分了解 多一分幫助

今年也參加慈濟委員培訓的她,教職、志業兩頭忙,全程認真的記下每位爸爸、媽媽名字。她在帶前一屆的同學時,發現學生有生活情感上的問題時,會跟班上的懿德媽媽吐露「貼心話、真心話」,想更貼近學生的心及需求的她,因此想從懿德媽媽這邊讓她多瞭解學生,並能適時、適當的幫助孩子們。
謝穎慧表示,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的角色,更應是解惑的生活導師。因此就算是兩頭忙,還是勇於承擔起「甜蜜家庭」的責任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】
(文:彭鳳英、劉秋伶 花蓮報導2012/09/0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