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善種子是最好的生命禮物
慈大模擬手術教學完全仿醫院開刀房的設置和各種手術教學,吸引了海內外學子前來學習,此次參加課程的上海交通大學是先通過百人筆試,最後再篩選十幾人面試,只有六人學生獲得來慈大交流的機會。
上海交大李棟醫學生表示,學校同時還有美國UCLA暑假課程,德州實驗室以及臺灣成大等交流機會,但慈濟大學的模擬課程最多人選,因為大家都知道,不論是慈濟人文或模擬課程都是慈大才有的機會,加上學長姊的口碑相傳,大家都想來。李棟也是以第一志願獲得這個機會。
9月10日,包括慈大師生、慈院醫師、上海交通大學師生、雲南大理學院、慈濟志工等約二百人參加模擬手術教學無語良師送靈典禮,師生雙手合十,送別無語良師最後一程。2012年9月模擬教學共有翁漢溪、蔡素珍、張蔡琳、劉川德、吳政昌、伍宥蓁、蔡子恩、易文欽八位無語良師。

生命無常,有多位無語良師都正值青壯年,卻因病往生,其中最年輕的吳政昌,往生時只有三十三歲,吳政昌每天清晨五點和母親一起到環保站當志工,並擔任慈濟親子班的爸爸,生病時還提起超過五公斤的攝影機紀錄慈濟事,吳政昌的弟弟吳庚弦以哥哥為榮:「他所做的也許不是豐功偉業,但他留下善的種子是給我們最好的禮物。」
跟著慈濟走上菩薩道
模擬手術教學的無語良師往生八小時內要送到慈濟大學,與中國傳統習俗回到家辦喪事很不一樣,要捐出至愛的親人是很大的煎熬。
劉川德老師的女兒劉麗美分享,當父親決定捐大體時,母親非常錯愕,連續問了三次:「要回家?還是到慈濟?」父親非常堅決的表示:「我要跟著慈濟走。」
最後,母親順從了父親的願望。有一天,母親夢見父親,以為是缺什麼東西要燒給他,父親在夢裡回答說:「我什麼都有,什麼都不缺。」母親看到父親身旁有一疊制服和名牌,他們相信父親是跟著慈濟走在菩薩道上。
從9月5日到10日,包括人文典禮以及手術課程,參加的醫師和同學都覺得受益良多,臺中慈濟醫院林英超醫師表示,每次在臨床遇到慈大畢業的學生,總覺得和其他學校的不一樣,因為無語良師讓他們多了人文,多了對病人的體貼。
最後,慈大王本榮校長致贈每位無語良師的家屬感恩紀念牌,八位無語良師的名字和骨灰將留在大捨堂裡,他們的生命故事將是學生們學習之路的明燈。
(文: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2/09/1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