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怕生活苦 人生新體驗
由許木柱院長、何媪琪老師帶領慈大、慈濟技術學院以及慈青等十八位年輕學子,組隊「四海一家,川愛循環」,進行環保人文交流活動。
他們籌劃環保短劇、晚會以及營隊活動,還跟著四川慈濟人發放、關懷照顧戶。許木柱院長表示,每一天的活動都很緊湊,文書組的工作很辛苦,大家資料存來存去,連隨身碟都歪了。參加營隊的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環保,大家省水、省電,到四川才能宣導分享。
四川環保站一個阿嬤跑來跑去,引起同學注意,阿嬤說:「太慢認識慈濟,不跑來不及。」二十天的生活,每天只有一瓶熱水瓶的熱水可以洗澡,很多經驗讓學生印象深刻,同學不只是傳授環保教育的工作者,也成為環保生活的實踐者。
到四川大營磐中小學服務,溫秉祥老師說這是一生中從沒有過的經驗,岐嶇的道路,泥濘的山路,大營盤中小學被孤立在偏遠山區,收容的是痲瘋病人的後代子孫。這是慈濟大學海外志工自主團隊第三次到大營磐中小學,課程規劃延續前兩年。溫老師表示,那裡的生活辛苦,學生入境隨俗生活條件都和當地一樣,不過學生一點都不害怕,勇往直前到大營磐,這精神讓他最感動。
只是陪伴 感受支持
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暑假期間能善用時間,到不同的國家體驗。慈濟美國總會舉辦了「加州人文營」,慈大共有十七位學生參加。帶隊老師林學仁認為,透過志工服務、觀摩、遊戲、文化體驗等,學生必須用英文與人溝通,語言進步很快,對於提升同學的國際觀及規劃未來很有幫助。
說起慈大最有經驗的服務志工,應該是王本榮校長,王校長參與海外賑災無數次,包括南亞海嘯、四川大地震、日本海嘯等。
王校長分享,天堂與地獄是一線間,出國服務看到災民的苦更珍惜身邊的幸福。四川大地震時慈濟是第一批進去的民間團體,每一梯次都有醫師、護士、老師、香積組的志工進駐。王校長認為大災難後很多人有創傷症候群,有些時候只是陪伴,聽他們說說話,讓災民感受到關懷和支持。
師生能夠出國服務,慈濟大學國際事務中心感謝宗教處和教發處的支持,范德鑫主任秘書也鼓勵同仁多多參加慈濟國際交流活動,走出校園帶回更多的感動與師生分享。
(文: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2/10/09)